欢迎您登陆
鄄城县人民法院所谓情怀
是指包含某种感情的心理状态
也就是一个人的心境、情趣、胸怀
作为一名法官
我认为应该培养以下四种情怀
悲悯情怀
悲悯,故名思义,就是悲天悯人,就是同情、怜惜之情。我现在还清晰的记得几十年前看到的一幕:村头饲养室前的空地上,一头老黄牛被拴在木桩上,当屠夫把刀刺向牛时,老牛发出“哞哞”的哭叫,声音低沉凄厉, 黄豆大的泪珠一颗一颗从眼眶里滚出。旁边的几头牛,看到朝夕相处的同伴被杀,也都“哞哞”的悲鸣。我不由得闭上眼睛,不愿看那血腥的惨境,幼小的心灵受到很大的震动。前几天从《读者》上看到一篇文章,一头老牛在柳树边被杀了以后,牧人再带牛群去那棵柳树附近吃草时,牛群停步不前,且“哞哞”长叫,声音悲切,不论那里的青草如何肥美,牛也不吃。
一位作家曾经说过,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,是人怀有悲悯之心。法官的悲悯之心,亦即司法的良心。法官要有如海洋般宽广的胸襟和情怀,以无情的目光论事,以慈悲的心肠看人。有了悲悯之心,看到古稀老人无人赡养,你会想到自己的父母;有了悲悯之心,看到即将失去家庭温暖的孩子,你会更慎重地处理每一起离婚案件;有了悲悯之心,看到当事人多次奔波,你会加快办案速度;有了悲悯之心,看到求助的当事人,你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……悲悯是一种伟大、崇高的情怀,愿我们每位法官皆拥有之。
淡泊情怀
淡泊是指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,内心恬淡,不慕名利。诸葛亮在《诫子书》中说,君子之行,静以修身,俭以养德,非淡泊无以明志,非宁静无以致远。淡泊名利,自古被崇尚为一种高贵品格。邓稼先等许多“两弹元勋”,隐姓埋名几十年,成功地设计、爆炸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,为国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。95岁的“时代楷模”张福清,71年党龄,一生立功无数,深藏功名63年,一辈子默默奉献,不求回报,他的淡泊名利,无私奉献的人格操守,为我们树立了榜样。
法官也是人,也会有生活中的苦楚和烦恼,会有欲望中的贪婪和述茫,但只要我们怀着一个淡泊宁静的心态,踏踏实实做事,坦坦荡荡做人,面对权、钱、色、利的诱惑,不为名利所扰,不为挫折所困,就能坚持自己的职业信仰。心底无私天地宽,努力做到公正司法、惩恶扬善,定分止争。
慎独情怀
所谓“慎独”,是指一个人在独处时也能谨慎自律,自守操行,不做违背道德的事。林则徐在居所悬挂一幅醒目的中堂,上书“慎独”二字,以警醒、勉励自己。晚清名臣曾国藩在遗嘱中第一条说到的就是“慎独”。他说:“慎独则心安。自修之道,莫难于养心,养心之难,又在慎独。”
西方国家将法官喻之为“孤独贵族”。这种孤独,与中国的慎独异曲同工。对我们法官来说,慎独自律,就要做到处处自觉遵守道德规范,独处时也要谨慎不苟,在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,对得起天地良心。
人文情怀
人文情怀就是对人的生命与尊严、意义与价值的理解。法律条文是冰冷死板的,但法官是鲜活生动的,我们面对的对象是人,不是冰冷的物,法律适用应该有温度,法官在处理时应该有人性的思考。
法官职业,常常让我们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,有的当事人很敏感,你的一个眼神,一个细微的动作,都会暴露你的内心。虽然,我们与当事人,在法律地位上,一个是高居法堂之上的裁判者,一个是审判台下的被裁判者,但在人格尊严上,都是一样的平等。我们法官要善待当事人,给予慈悲、关爱、宽恕、包容,以自己内心的真、善、美,点亮当事人的灵魂。
法官是公平正义的化身。如果我们每个法官都能够拥有悲悯、淡泊、慎独、人文这四种情怀,就一定能在日常的审判工作中,坚持司法为民理念,坚持办案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,努力实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。
灵宝法院王院华